大咖视角 精彩纷呈——第十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第七届郑州国际医学论坛精彩观点分享
9月10日-11日,由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第十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暨第七届郑州国际癌症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参会人员热情高涨,学术氛围浓烈。
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中国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名誉会长秦银河进行《研究型医院的人工智能思考》的主题演讲。
秦教授认为,医学结构的变革使医学功能实现了革命性的变化,颠覆了诊断治疗模式、就医服务模式、健康管理模式、科研创新模式,以及医院管理模式。他指出科学确立医学人工智能需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探索创新、坚持数据共享和坚持人才优先的原则,从着力打造精准判读系统、升级远程医疗系统、完善人性化服务系统等九个方向去有所作为,做出成效,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医学人工智能研究型医院而共同努力。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助理、终身教授董子钢进行《癌症的精准预防:从确认靶标到临床实践》的主题报告。
近年来,通过关注癌症预防,从而改善癌症作为全世界人类死亡主要原因的现状,这一观点得到了大众的认可。董子钢教授的科研团队就致力于此。在他们鉴定预防性靶标和药物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信号转导途径可以用作癌症预防的靶标;并鉴定出多种酶在细胞肿瘤转化和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还寻找到这些酶的抑制剂,作为癌症化学预防剂的强效剂。这些发现都将有助于转化为预防医学的新临床实践。
美国梅奥诊所癌症中心主任,分子病理学、实验疗法和肿瘤学教授Diasio.Robert B进行《通过识别二氢嘧啶脱氢酶的有害等位基因,作为癌症患者个体化5-氟尿嘧啶治疗的新方法》的主题报告。
Diasio教授发现了许多二氢嘧啶脱氢酶(DPD,DPYD基因)中的有害变异,这些变异可高度预测5-氟尿嘧啶(5-FU)的临床毒性。另外Diasio团队发明了DPYD-分类器,该工具在识别有害的 DPYD变体的准确性方面优于现有的工具,DPYD变体可能会破坏5-FU的分解代谢,从而增加5-FU毒性的风险。药物个性化和改善临床决策过程中,像DPYD-分类器这样的预测工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对于携带有DPYD变异型的患者,DPYD-变异型因子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中5-FU的剂量使用。
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艺术与科学院三院院士,人类癌症基因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Carlo M.Croce进行《基于MicroRNA的失调对癌症患者进行分类并决定治疗方案》的主题报告。
Croce教授发现染色体13q14上 miR-15/16 基因的丢失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常见的改变。BCL2是一个在大多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过表达的基因,miR-15/16 靶向 BCL2。我们还发现 miR-15/16 也靶向 RORI,并且抗 Bcl2 药物维奈托克和抗 RORI 的单克隆抗体在杀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在染色体3q26上存在另外的 miR-15/16基因座。大多数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由于mirR-15/16两个基因座的缺失导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形成。因此,具有miR-15/16低表达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应该用药物维奈托克和针对 RORI 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
美国梅奥诊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Dev Mukhopadhyay进行《碳纳米颗粒对潜在生物传感器和治疗应用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包括单壁碳纳米管(SWNT),纳米金刚石(ND)目前常见的例子,它们有望通过适当的改性用于的临床。该团队将讨论最近两种不同类型的,供将来临床使用的碳纳米颗粒相关的工作。此前,该团队展示了利用近红外荧光SWNT传感器阵列来测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癌细胞NO和H2O2的单分子外流,以响应血管生成刺激或化学治疗药物。最近,描述了SWNT平台可以用于实时化学治疗药物的检测和治疗结果。同样也将讨论纳米钻石(ND)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相容特性,在未来作为药物输送系统的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希望。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教授、癌症中心主任、癌症生物学研究生院主席Yong Sang Song进行《卵巢癌精准医学多组学数据的综合分析》的主题报告。
卵巢癌是女性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肿瘤,化学性耐药以及缺乏有效的诊断标志物是导致癌症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Yong Sang Song教授的科研团队,通过对临床病理学和多组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开发了具有潜在生物标志物的预测模型,用于诊断和预测卵巢癌。并对卵巢良性和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宏基因组学分析,构建了卵巢癌的早期检测模型。为卵巢癌精准癌症医学,提供了很好的预测模型。
韩国首尔大学生化药学院教授,肿瘤微环境全球核心研究中心主任Young-JoonSurh提出,肿瘤干细胞(C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促使肿瘤复发。Young-JoonSurh教授发现用HO-1的抑制剂或者敲低HO-1的表达能减弱细胞形成微球体能力,而HO-1诱导剂处理则会增加乳腺CSC中肿瘤微球体的数量和大小。HO-1能降解血红素,内源性地产生一氧化碳(CO),在经过CO释放分子(CORM-2)处理的MDA-MB-231细胞中,具有CSC特性的CD44+/CD24-细胞群的比例增加。在CORM-2处理后,Notch-1和相关基因Jagged-1、Hes-1的表达量增加,并伴随着微球体形成。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中Nrf2的过度活化可上调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的表达,增强还原/氧化型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同时减少细胞内的ROS积累,从而激发还原性应激,然后导致核FoxO3a表达水平上调,与Bmi-1启动子相结合,以上机制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乳腺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自我更新活性发生原因。
美国罗格斯大学癌症预防研究中心主任Chung S.Yang进行《食管癌的相关研究:过去40年的个人看法》主题报告。
Yang教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中国食管癌的相关的情况。1979年,Yang教授有机会访问林县,研究食管癌的病因,并于1980年在Cancer Research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食管癌研究》的评论文章。微量营养素不足和亚硝胺暴露被认为是主要的病因。这与吸烟和饮酒是主要致病因素的西方食管癌相反。1980年9月,Yang教授与河南研究人员一起,在生化上验证了林县居民的一些微量营养素不足。因此开发了营养干预的想法,并在当年10月份,在北京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Blot讨论了这一想法。由于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林县等许多地区的食管癌发病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饮食(营养状况)和饮用水质量的改善。
韩国延世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Kang Yell Choi经研究发现一种新的RAS结合蛋白WDR76可通过推进RAS的降解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通过对人肝癌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Kang Yell Choi博士发现WD40重复蛋白76(WDR76)是一种新的H-RAS结合蛋白。WDR76是一种CUL4-DDB1泛素E3连接酶相互作用蛋白,与K-RAS、N-RAS和H-RAS蛋白相互作用,介导其多聚泛素依赖的蛋白酶体降解。通过WDR76的RAS失稳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转化和侵袭。在H-RasG12V小鼠肝脏中,肝特异性WDR76诱导破坏了Ras蛋白的稳定性,并显著降低了肿瘤的发生。WDR76是一种HCC肿瘤抑制因子,它的功能就像E3连接酶,介导RAS的降解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靶向抗癌疗法显著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由于治疗相关的心脏并发症,心脏毒性仍然是影响许多癌症患者治疗、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梅奥癌症中心顾问,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谢恒博士的报告概述了靶向抗癌治疗的心脏毒性,及其重要的分子机制。并介绍了用以改善解决这一问题的NCI资助的SWOG(前身为西南肿瘤集团)III期临床试验。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针对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非常重要。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教授Daehee Kang在他的《乳腺癌分子流行病学报道》中指出,低外显性基因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人群归因危险度,在乳腺癌预防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虽然大范围的GWAS研究并没有为此提供相一致的结果,但寻找这些基因的工作仍在进行。根据低外显性易感基因来预测乳腺癌风险的模型也正在开发中,这种模型在临床和公共健康方面的运用将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瑜婷做了关于《精神压力对治疗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影响》的报告。
马教授发现社交失败所引起的精神压力能够降低原发瘤及移植瘤的治疗效果。在癌症患者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与循环白细胞中上调的TSC22D3表达以及负面情绪相关。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或在树突状细胞(DC)中强制表达Tsc22d3足以降低化疗药对肿瘤杀伤作用。使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或DC特异性Tsc22d3的缺乏缓解了精神压力或糖皮质激素补充剂对治疗反应的负面影响。这说明精神压力会增加糖皮质激素分泌,引起DC中Tsc22d3表达上调,从而破坏治疗诱导的抗癌免疫监视系统。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姬峻芳进行《基因异常导致MiR-192-5p沉默在肝癌肿瘤干细胞发挥重要作用》的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