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精彩观点分享(二)
2015年10月29日-30日,由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癌症化学预防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暨第三届郑州国际癌症研究大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隆重举行!会议第一天,参会人员热情高涨,学术氛围浓厚。
肿瘤内基因杂合有助于肿瘤药物耐受性,但人们对其潜在机制尚不得而知。美国医学院院士、美国圣地亚哥路德维希肿瘤研究所圣地亚分会会长Cavenee.Webster K及团队,以“新颖的“捉迷藏”机制推动治疗耐药性”为题发布报告。通过单细胞分析和流式细胞分选发现,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TKI处理后,EGFR表达量低的细胞群逐渐替代EGFR表达量高的细胞,并且发现染色体外DNA中EGFR的缺失与重现的“捉迷藏”机制对TKI耐药性起调节作用。
自从发现miR-15a和miR-16-1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缺失以来,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在所有已研究过的癌症中发现了miRNA调节异常的现象,包括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这样的现象,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一样,可以有很多诱因,比如基因的缺失、扩增、变异、转录失调和表观遗传的改变。美国科学院院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基因组研究所所长、人类癌症基因组项目主席Carlo M. Croce 及其团队,以“癌症中microRNA调节异常的因果”为题发布报告。通过miRNACHIP在所有癌症中发现miRNA调节异常的现象,并着重介绍了miR-15a和miR-16-1的缺失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功能,以及以miRNA为靶向治疗癌症的可能性。
梅奥中心的临床和转化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任Iyer.Prasad G发布题为“食管癌筛查:挑战与进展”的专题报告。他们通过不同检测手段,如经鼻内镜,细胞抽样,吞咽特制海绵,brushing study等,进行食管癌早期检测和危险分层,并发现食管炎症与食管癌之间的机制联系。
梅奥诊所医学院全球合作部副主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Debabrata Mukhopadhyay 发布“脱落微粒: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超越”的专题汇报。他阐述了胰腺癌和糖尿病之间的病理和分子联系,并且发现胰腺癌可以分泌特异的外来体exsomes调控胰岛素的分泌,并提出外来体作为肿瘤治疗的生物靶标的可能。
卵巢癌的发展伴随着多种体细胞突变的积累。即使是一个病人样本中,也存在不同的突变模式。因此,这种异质性很可能会称为我们对抗肿瘤过程中的阻碍。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妇产科主任Yong Sang Song博士及团队以“卵巢癌的异质性与精准医疗”为题的报告,他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同一病人的原发及转移性卵巢癌样本,发现不同的体细胞突变,其中BRCA基因缺失可能作为PARP抑制剂的靶点,并且发现恶性腹腔积水与卵巢癌转移性之间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