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

第六届中美癌症研究前沿论坛精彩观点分享(六)

发布时间:2015-10-30
浏览次数:

1!20151121094146470.jpg

  胆管癌具有极高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恶性肿瘤,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治疗方案。胆管癌的基因组个性化分析已成为一个新的用于个体病人的预后评估、治疗靶标的发现及选择的新兴途径。梅奥医学中心医学助理教授Mitesh J.Borad博士发布报告“临床应用整合基因组分析在胆管癌的靶标发现及治疗措施中的应用”,他们发现FGFR2是胆管癌的一个新的致病因素,并进一步诊断分析及精准施药后将提出FGFR2 融合物的临床试验设计。

1!20151121094233789.jpg

  后基因时代,人类寿命延长与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全社会蔓延相关联。在非传染性疾病中,癌症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预计20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上升70%。因此,为了推广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强调癌症预防的重要性。在发病之前做好预防将会把公众问题无论是医疗费用还是疾病情况都降至最低。首尔大学医学院研究院Minkyo Song发布了“未来医学中癌症的个性化预防”的专题报告,基于首尔乳腺癌研究数据,韩国一个预测乳腺癌风险的评估模型最近得到发展。这是个性化疾病预防得以实现的例证,对于韩国女性,乳腺癌风险的主要因素得以确定,其有效性得到证明。此外,基于胃癌研究数据,通过融合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各种信息,一个帮助预测胃癌发生率的数学模型也被开发出来。这些研究能够通过早期观测和预防在个人层面上帮助疾病预防。

1!20151121094421034.jpg

  茶叶(野茶树CamelliaSinensis Theaceae)对癌症预防效果已经得到广泛研究。这些研究表明,绿茶和茶多酚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已显示出抑制肿瘤生成的效果,包括肺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小肠癌,结肠癌,膀胱癌,肝癌,胰腺癌,皮肤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这些研究成果加剧了茶叶研究的热情,然而,绿茶对人类癌症的预防效果依然不能确定。罗格斯大学Emest Mario药学院化学生物系主任Chung S.Yang发布了“茶叶癌症预防研究的教训总结”,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实验表明茶多酚确实具有抑癌的作用,但是多项流行病学和干预性研究发现对于其对人类癌症的预防效果并不明显,并进一步提出通过加大剂量,控制环境因素、实验变量和基因背景等因素,明确茶的摄入与癌症风险的关系。

1!20151121094447795.jpg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是催化前列腺素E2降解的关键酶。因其在各种癌症中表达下调,15-PGDH被认为是肿瘤抑制因子。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是造成肿瘤抑制因子表达沉默促进癌症发生的重要机制。韩国首尔诚信女子大学食物与营养系副教授Hye-KyungNA发布了“15-去氧-△12,14前列腺素J2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1上调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的表达”,15d-PGJ2通过与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直接作用从而削弱其甲基化酶活性,降低肿瘤抑制因子15-PGDH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水平,进而上调15-PGDH的表达,起到抗炎抗癌的作用。

1!20151121094520866.jpg

  结肠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被视为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非编码RNA在调控人类癌症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发现对癌症发病机制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深刻挑战。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教授郭明洲发布了“结直肠癌中LncRNA-R54的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通过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离鉴定出与结直肠癌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R54,并通过克隆形成、MTT、siRNA、RNA pull down及质谱技术探究了LncRNA-R54通过与MYH9互作参与调控结直肠癌发展的分子机制。

微信图片_20200630132631.jpg

  最后一个报告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红阳,她专程赶来并为参会者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她介绍了肝癌难以诊断和治疗的现况,肝炎与肝癌之间的联系,以及肝癌起始细胞T-IC的分子标记EpCAM的发现和相关分子机制,另外还介绍了肝癌对EGFR抑制剂的耐药机制。